合肥周边的古人类活动遗址“银山智人”遗址
巢湖周边地区旧石器地点分布位置示意图
在考古学上,距今1万年以前的人类统称为古人类。新石器遗址时间跨度从距今四五千年至1万年;旧石器时代是指距今330万年到1万年。围绕着巢湖,合肥周边主要有银山智人、望城岗、柳家2号等几处著名古人类活动遗址。为什么巢湖边频频发现古人类遗址?记者走进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银山智人”遗址,一探究竟。
“智人”“猿人” 隔空毗邻而居
沿着风光旖旎的环巢湖大道,记者饱览美景,一边是八百里风帆点点,另一边是田野古镇,越过巢湖十八联圩生态湿地蓄洪区,“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沿着长长的山路,途中熟杏拂面,记者来到巢湖银屏镇银山村,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银山智人遗址”石碑后面,看到一棵碧绿的伞形柘树。伞的下方,状如“人”的石洞口里面,就是曾经引起考古界轰动的人类枕骨和上颌骨化石出土地。
原银屏镇岱山村村主任徐守平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初,银山村村民在山上发现龙骨,于是拿去收购站卖钱。龙骨止血效果好,销路很好。1981年底,安徽省地质局区域地质调查队进行地质调查时发现此处有化石。
1982年3月,安徽省巢县银屏区文化站陈先训写信给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反映原岱山公社岱山大队银山村采石场发现了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同年4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安徽省地质局区测队(短期参加)共同对这个化石地点进行发掘。通过近一个月的工作,获得了一块不太完整的人类枕骨化石和大量的哺乳动物化石。1984年又发掘出右上颌骨化石一块。
据专家推断,银山古人类化石属早期智人,距今约16万至20万年。随智人化石出土的还有长鼻三趾马、剑齿象、巨剑齿虎、犀牛及豹、貘、熊、鹿等多种化石。在几十万年前,环巢湖周围遮天蔽日的上古森林,裕溪河两岸是宽阔的旷野,鲜花盛开的草原上奔跑着大批现如今已经消失的野生动物,和部分正在进化的动物。
一批古人类就群居在这里繁衍生息,他们处于人类演化的晚期阶段,与现代人尚有一定差别,还保存着某些原始特征。但与和县猿人相比,他们的智慧、生产用具、生活习性已大大前进了一步。正是由这些早期智人,逐渐进化到晚期智人。和县猿人遗址的发现,和“银山智人”一样偶然,1973年冬,陶店乡农民兴修水利时,发现龙潭洞内埋藏着丰富的脊椎动物化石,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于1980年10月和1981年6月先后进行了两次发掘。经专家鉴定,“和县猿人”头盖骨系距今41万年猿人头骨化石。它的发现,为研究中国直立人的起源与演化,提供了重要考古学实证。
“银山智人”北距巢县约6公里,东北距著名的和县猿人产地龙潭洞约50公里,离望城岗旧石器地点也不过2公里。这么看来,巢湖是旧石器遗址的集中发掘地。为何如此呢?
古人类为何扎堆巢湖
我们翻开《合肥通史》和各类历史典籍发现,有巢氏与巢湖有不解之缘。关于有巢氏的记载,最早见于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庄子·盗跖》曰:“古者禽兽多而人民少,于是民皆巢居而避之。昼拮橡栗,暮栖木上,故命之曰有巢氏。”据《韩非子·五蠧》载:“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
有巢氏的巢,和巢湖的巢,指的是同一个意思吗?目前没有统一的答案,有观点认为有巢氏祖籍就在巢湖。但巢湖优越的地理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一定孕育着远古文明的曙光,巢湖流域也因此成为华夏文明的起源之一。这也是为什么旧石器时代遗址集中在巢湖周边的原因。
1988年2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岱山乡三胜砖窑厂进行调查时,在窑厂取土处采集十几件旧石器时代的石器,人工打击痕迹较清楚。望城岗旧石器地点离“银山智人”仅有2公里,深究此处的地理环境,也许能找到古人爱扎堆巢湖边的秘密。
望城岗的西面和南面为低山丘陵地带,是由大别山东麓延伸而成。附近鸡毛山、燕山最高,其次为银山,海拔均达500多米。地层属于下扬子地层分区,巢湖地层小区,该小区地层发育较全,从寒武系到全新世的地层皆有。岩层有石灰岩、页岩、红砂岩、石英砂岩、磷辉岩等组成,岩层倾斜节理发育。
下扬子地层分区,在第四纪长江沿岸地区古地理是以上升为主特征,使之山峦起伏,切割较深,遍布着河流水系,并往古长江汇聚。下部沉积物以砂砾为主,上部沉积物为细粉砂,局部含砾石,分布零星,厚度不大,以河流相沉积为主。在碳酸盐岩溶洞内还发现洞穴堆积(如和县龙潭洞、巢县银山村),含古人类、哺乳动物化石。
“柳家2号”
发现大量石制品
2020-2021年安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柳家2号遗址是安徽省迄今出土和发现石制品数量最多的旧石器遗址。
柳家2号遗址位于合肥市巢湖市天河街道蛇山社区柳家自然村东南约500米的岗地上,2019年10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首次发现,2021年10~12月,联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发掘,面积36平方米,出土石制品1115件,发现超过2100件。据合肥市巢湖市柳家2号遗址项目负责人董哲介绍,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存的发现,为寻找旧—新石器时代过渡遗存、探索动因奠定了基础。以优质燧石原料的广泛应用,中、小型石制品在整体组合中占据统治地位,石片在工具毛坯占优势等技术特征为代表的石片石器工业,在安徽省属首次发现,为解析华南早期现代人演化与行为模式提供了最新的科学材料,为中国古人类早、晚连续进化,旧石器文化一脉相承提供了坚实的考古学证据。
古人临水而居,除了巢湖流域,考古专家们在江淮之间南部的庐江和枞阳两县境内,分别发现四处旧石器地点。(黄琼)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