璧山微刻:毫厘之间显匠心
发表时间:2023/08/02 09:32:37 浏览次数:230
潘启慧在介绍自己的微刻作品。
潘启慧在展示微刻作品《琵琶行》。
潘启慧在创作微刻作品。
潘启慧在通过显微镜观察微刻作品《清明上河图》。这件作品是在长5.29厘米、宽0.24厘米的动物骨头上仿刻《清明上河图》。
通过放大镜观察到的微刻作品。
璧山微刻是一项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集书法、绘画、雕刻于一体的工艺,主要以金、银、玉、名贵印石以及毛发等为雕刻材料,呈现诗词文章、名画及特色文化,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潘启慧是一名“璧山微刻工艺”非遗项目传承人、国家工艺美术大师。他与微刻结缘40余年来,潜心研习微刻技法。如今74岁高龄的潘启慧仍未放下刻刀,同时还广泛招收徒弟来传承手艺。“作为小众项目,微刻只能通过‘传帮带’的方式来传承。只要有人还愿意学,我就会手把手地教。”潘启慧说。记者 唐奕 摄
来源:新华网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